在战国时期,有一个国家面对强国的侵略,不但没有采取有效的抵抗策略,反而不断地割让土地以求和平。然而,这种做法就如同抱着柴草去救火,不但无法熄灭战火,反而让火势越来越大,国家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。
图片
一、成语的含义
抱(bào):抱着。
薪(xīn):柴草。
救(jiù):扑救。
火(huǒ):火灾。
它的字面意思是抱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,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。
注意:
“薪”指的是柴草,这里强调用柴草这种会助长火势的东西去救火,凸显方法的错误性。
语法结构:连动式成语。贬义词,常用于形容处理问题时采取了错误的方式,导致情况恶化。
造句:
1、遇到困难时,我们要冷静思考,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,而不是盲目行动,否则就如同抱薪救火,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。
2、采取这种抱薪救火的措施,不但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会使情况更加糟糕。
二、成语的来源和释义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且夫以地事秦,譬犹抱薪救火,薪不尽,火不灭。”
释义:用土地去侍奉秦国,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,柴草烧不完,火就不会熄灭。
释义:
战国时期,秦国日益强大,不断对外扩张。魏国为了苟延残喘,常常割让土地给秦国以求得暂时的安宁。
魏国大臣季梁对此十分担忧,他奉命出使齐国,回来后见到魏王,忧心忡忡地说:“大王,您用割让土地的方式来讨好秦国,这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啊!柴草不烧完,火是不会停止的。秦国的贪欲是无止境的,魏国的土地终究会被全部吞并的!”
魏王听后,虽然觉得有道理,但还是没有改变策略,最终魏国还是逐渐衰落,被秦国所灭。
三、近反义词
近义词:
饮鸩止渴(yǐn zhèn zhǐ kě):
饮:喝。鸩:传说中的毒鸟,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。
原指喝毒酒解渴,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。
反义词:
釜底抽薪(fǔ dǐ chōu xīn):
釜:古代的一种锅。薪:柴。
指把柴火从锅底抽掉,才能使水止沸。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与“抱薪救火”那种采取错误方法使问题更严重的做法相反。
四、感悟
从“抱薪救火”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白,当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时,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找到问题的根源,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。如果采取了错误的方式,不仅无法解决问题,反而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。我们要学会从长远和根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避免陷入“抱薪救火”的困境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